近日,北京密云、懷柔、平谷、延慶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通信基礎設施損毀嚴重。面對突如其來的汛情,北京市電話工程有限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實抓細通信搶修各項工作。
爭分奪秒,安全先行打通“孤島”
7 月 26 日深夜,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東峪村、雙文鋪村、碾子灣村等村莊降下罕見特大暴雨,因地形險峻、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瞬間與外界失去了聯系。公司第一時間響應,協助通信運營企業,緊急集結 40 余人先鋒通信搶修隊伍,攜帶衛星電話、對講機、應急電源等專業設備奔赴受災現場。
“既要快,更要穩!必須讓村民安全地與家人聯系上!” 搶修隊長李棟的話語斬釘截鐵。連日來,搶修同志們搬運著沉重的設備,踩著碎石子鋪的臨時道路,互相攙扶、相互提醒,嚴格按照安全規程分工協作。“水退一寸,人進一尺,信號便通一線”,在他們心中,每一秒都無比珍貴,早一秒恢復信號,村民們就能早一秒得到外界的支援。7月31日下午14:30,公司協助通信運營企業將32個行政村率先提前全部“點亮”,并額外“點亮”29個,累計“點亮”61個。截至8月1日14時,北京受災通信中斷村已全部提供基本通信。
多線作戰:全員動員立體搶修網絡
此次暴雨造成的通信損毀范圍廣、程度深。為此,公司多個項目團隊奔赴通信搶修一線,形成了多線作戰的立體搶修網絡。
公司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搶險指揮小組,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密切關注著各個災區通信搶修情況。為增強搶修攻堅的戰斗力,公司集結起 4 支 50 余人的專業攻堅隊伍,備戰一線。同時,從懷柔、密云及周邊區域緊急調集光纜、備件及相關專業設備,并加強與大型專業設備廠家溝通,確保在需要時能及時調運到位,為搶修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資保障。
在懷柔,86 名搶修人員正堅守琉璃廟鎮、寶山寺等重災區域;91 名搶修人員扎根密云大城子鎮、北莊鎮、馮家峪鎮等受災核心區。目前,公司的搶修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共有136處斷點成功修復,布放光纜450.02公里,安裝接頭盒279個,成端接續7544芯,立桿70根,搶通基站232座。
下一步,公司將繼續推進村里固網寬帶的修復工作,積極配合建設單位對接入網、大客戶專線受災站點進行勘察,做好災后重建精準摸底,高質量地完成各項通信修復和建設任務,為災區的重建和發展提供堅實的通信保障。
安全施工:搶修不忘安全,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安全生產始終是公司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次通信搶修工作中更是如此。災情發生后,公司第一時間制定 “懷密 7.26 搶險施工安全生產預案”。為一線搶修人員增配了安全帽 200 頂、安全帶 50 套、反光背心 300 件,制作安全宣傳資料、醒目的安全提示標語、“通信應急搶修安全‘十不準”等資料分發到搶修人員手中,從安全物資上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隨著通信搶修工作的逐漸深入,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一定要注意一線人員安全”,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征在前往搶修現場時,反復叮囑一線搶修人員,針對有限空間作業、登高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等高危環節,嚴格執行“作業前必交底、隱患點必叮囑”制度。連日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持續深入搶修現場,查看施工安全情況,為員工筑牢安全后盾。
搶修不忘安全。公司安全部門及時轉發北京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強降雨后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提示函》的通知。同時,成立安全教育團隊,深入各個搶修點,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在光纜搶修現場、在基站搶修現場、在機房熔接現場等,一對一講解防泥石流、防雷電、防觸電、防線桿傾倒等安全注意事項,手把手指導搶修人員正確使用專業設備,確保操作規范、安全。安全教育到搶修一線不僅是一時舉措,而是要建立起長效安全機制,公司將定期組織安全培訓和演練,不斷更新搶修人員安全知識和技能。
后勤保障:堅實后盾助力前線搶修
前線的搶修工作緊張而艱巨,后方的后勤保障同樣至關重要。為確保一線搶修人員的安全與工作效率,公司后勤保障小組全力以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后勤保障小組根據天氣情況動態調配物資,及時供應飲用水、防暑藥品及防蚊用品。同時,安排了輪班制,保障一線搶修人員能夠充分休息,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搶修工作中。此外,公司還調配了多輛應急車輛,確保物資運輸暢通無阻。
“民以食為天”,為了讓一線搶修人員吃好,公司專門落實餐飲供應。廚師每天都會準備可口的飯菜,保證一葷一素的營養搭配,讓一線同志們在辛苦工作后能夠吃上熱乎、美味的食物。后勤保障組的孫海艷認真記錄飲食和施工人員的需求,“只要天公作美,一線同志就一直全力搶修。我們作為后勤人員必須全力保障他們的需求,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span> 孫姐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后勤人員的心聲。
在這場與暴雨的較量中,北京市電話工程有限公司的全體員工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 “通信人” 的使命。他們不畏艱難,連續作戰,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為災區群眾搭建起了一條條暢通的通信生命線,讓希望在暴雨過后的廢墟上重新綻放。